东南大学学子援疆:“信”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4年7月,东南大学“信之所向”梦想支教团的12名师生,跨越四千公里,从江苏南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开展为期十天的梦想夏令营,在祖国边陲、在沙漠绿洲中传递东大的至善精神。
支教团成员精心设计课程目标,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悉心组织课堂教学,依托“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主题,开设摄影、两弹一星、粒子物理、法律、诗歌等18门类别化学科科普课程,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弘扬科普精神,让科普教育理念落地生根,以期推进“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赋能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
尽科普之力育青年栋梁之材,以爱国之心励强国中流砥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来自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的志愿者郭嘉榕老师为图市二中的同学们带来《“两弹一星”主题课程》,重点讲解了中国“核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的发展历程”与“人造太阳”工程,为同学们进行“核”相关科普。
志愿者郭嘉榕老师正在教授《“两弹一星”主题课程》课程
她结合高中课程进一步解答核反应原理,通过趣味视频与电影片段双结合模式帮助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理解,最后她强调了核工程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全方位深度弘扬“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核心价值观,助力实现“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同学们被核工业工作者的事迹深深感动,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核工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并立志将“两弹一星”精神贯彻到学习生活中,勇担新时代青少年使命,在实现祖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绽放青春之花。
志愿者郭嘉榕老师正在教授《“两弹一星”主题课程》课程
来自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的志愿者冯若斐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薛定谔的猫”和“恐怖的双缝干涉实验”等引人入胜的概念,走进缤彩纷呈的量子世界,感受蕴藏其中的人生哲学,比如人的一生是确定的吗?这引起了同学们的热情讨论。她从同学们熟悉的卢瑟福核式结构开始慢慢揭开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粒子的面纱,并科普了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包括夸克、光子、电子等基本粒子。
冯老师在《从夸克到宇宙——走近粒子物理学》课程中简要介绍了粒子物理中的最重要的实验手段粒子对撞机,引导同学们探讨杨振宁和王贻芳关于中国是否要建设CEPC的争论,并邀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发言。
志愿者冯若斐正在教授《从夸克到宇宙——走近粒子物理学》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认为,科学研究能够决定人类文明的高度,值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科研表现了敬佩之情。最后冯老师和同学们探讨做科研的不确定性,让同学们初步对科学研究有所认知,了解科研研究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堂的最后,冯老师鼓励大家找到兴趣点,为自己的热爱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志愿者冯若斐正在教授《从夸克到宇宙——走近粒子物理学》课程
授课之余,物理学院志愿者老师郭嘉榕、冯若斐为同学们开展了“书卷寄情,科普励志——共读一本书”活动,为同学们介绍了兼具专业性及趣味性的《时间简史》、《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学》、《从一到无穷大》等基础科普书目,并将书籍赠送给同学们。该活动引导激励同学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提升其的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以科普类书籍为载体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科教兴国和中学生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东大贡献。
志愿者郭嘉榕、冯若斐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
“信之所向”梦想支教团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将青春的答案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支教团成员们为图市二中同学带去精彩纷呈的科普课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助推青少年秉持爱国奉献价值取向。支教团成员将继续贡献青春力量,争当“人才报国”榜样,激励青年人才扎根伟大事业、勇攀科技高峰,汇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